读研的你,是不是总被导师提醒去开会?或者看到邮箱里飞来各种会议通知?感觉一个月里总有那么几个“会”在等着?别急,学术会议这事儿,咱们今天把它彻底聊明白上上通,学术会议到底是啥?为啥像“打卡”一样频繁出现?
学术会议就是大型学术“集市”!
抢先看:新研究、新发现不能都等期刊慢慢排队发表(那得大半年甚至更久)。开会是让大家最快速度分享“快讯”、亮出成果的地方!你想知道同行最近在搞啥猛料?会议是第一现场!
涨知识:光看论文哪有真人面对面教得快?会议上,专家们会分享具体怎么做实验、怎么用高级设备、怎么解决头疼的数据分析问题。这种实战经验,课本和论文里可没有!
攒人脉:这可能是会议最值钱的部分!实验室呆久了上上通,你需要认识圈内大佬、同领域战友、潜在的合作伙伴甚至未来导师或求职贵人。会议让你有机会和他们聊天、提问、加微信、约咖啡……这种关系网的建立,靠发邮件打电话差远了!
展开剩余63%为什么感觉每个月都有会议?
研究爆炸式增长:现在全世界搞科研的人巨多,新发现、新想法源源不断涌现出来。会议平台不够多,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新东西。所以各种会议自然就多起来了。
学科越来越细:就拿“材料学”这个大领域来说上上通,现在细分成了“纳米材料”“生物材料”“能源材料”等等无数小方向。每个小方向都需要自己的“圈子”交流,那就得有自己的会。
合作是王道:很多难题单靠一个实验室搞不定,需要全球合作。面对面开会,是快速建立信任、敲定合作计划最有效的方式。
线上线下都活跃:线上会议便捷了交流,但也可能让线下见面的机会显得更珍贵,所以大家还是愿意“赶场子”。
学术会议对研究生意味着什么?怎么用好这些“会”?
挑!不是所有会都去。瞄准那些和你研究方向最最相关、能遇到你“想见的人”的会议。
听+说!别只做听众。认真听报告关键内容,勇敢提问(哪怕问点小问题),主动去搭讪(会后找感兴趣的报告人或旁边的同学聊)。
带着目标去:去之前想清楚:我是想了解某个具体进展?还是学习某种方法?还是认识某些人?带着目标,收获更大。
收获要转化:听到的新点子、新方法,回到实验室就琢磨怎么用到自己研究里。认识的新朋友,保持联系,日后可能是你科研路上的贵人。
虽然学术会议看着又多又忙上上通,但说到底,它是研究生了解前沿、学习本领、拓展人脉的黄金机会。理解它的作用,学会“聪明”地参加,这些“每月见”的会议就能成为你科研路上的一大助力。
发布于:广东省杨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